山大首页 山大科协 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大学科技园
纵向科研项目中心
 
科技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纵向科研项目中心 > 国家重大计划部 > 科技要闻 > 正文

山东大学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取得突破
作者:任颖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8日 15:30  浏览次数:

2019年,山东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立项12项;作为课题承担单位参与了31项(含牵头国际科技合作);总获批国拨经费2.9亿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数和立项经费均创历史新高。此外,学校还分别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1项。

山东大学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12名首席科学家中,齐鲁医院2人(左秀丽教授、徐峰教授)、微生物技术研究院2人(张友明教授、汤亚杰教授)、数学学院1人(陈增敬教授)、机械工程学院1人(黄传真教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1人(贾磊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人(成秀珍教授)、药学院1人(臧恒昌教授)、公共卫生学院1人(薛付忠教授),基础医学院1人(胡慧丽教授,青年科学家项目),物理学院1人(逯鹤教授,青年科学家项目)。

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中,齐鲁医院左秀丽教授牵头获批“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该项目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内镜下微创治疗操作空间有限、技术要求较高等制约因素,紧扣临床需求,致力于研发接触安全、感知反馈、操控精准的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从而促进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技术推广,提升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水平。

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重点专项中,齐鲁医院徐峰教授牵头获批“中国人群心脏骤停发病率、病死率及危险因素调查”项目。该项目针对我国全国性心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基线数据缺乏这一问题,联合72家单位,在我国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建立全覆盖的心脏骤停监测上报网络,全面获取国人心脏骤停数据资料,建立共享数据库,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项目研究成果将为国家在心脏骤停防控领域的宏观策略制定和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中,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张友明教授牵头获批“非天然噬菌体的设计合成”项目。该项目聚焦非天然噬菌体的设计合成以防控耐药细菌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威胁,为开发更为有效的噬菌体制剂提供了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平台,研究成果不但在基础研究领域处于领跑,在应用方面将会为人工噬菌体的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推动兽医领域“减抗降抗”的目标早日实现。

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中,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汤亚杰教授牵头获批“新天然与人工产物的挖掘和高效合成的平台技术”项目。该项目针对新天然产物发现量逐年下降、致病菌耐药性逐渐增强等难题,拟建立天然产物合成基因簇智能化挖掘、组装与表达,及其结构与功能表征的平台技术,实现天然产物定向挖掘;阐明天然产物人工合成途径和底盘细胞适配机制,获得合成效率、抗逆性显著提升的新细胞工厂,并建立绿色高效的生产示范线。项目研究成果将为提高药物发酵水平,提升我国在全球微生物制药等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在“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中,数学学院陈增敬教授牵头获批“金融风险的计量理论与方法”项目。该项目将根据金融市场不可重复现象的特性,通过变革传统的概率统计理论,建立非线性期望与统计理论,探索相关风险计量与资产定价理论,并结合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稳健的风险预警系统。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以扩大我国金融风险监测范围,提高金融自动化决策水平,增强金融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极大地提高我国的金融话语权。

在“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中,机械工程学院黄传真教授牵头获批“高速、低温、清洁切削机理及其关键前沿技术研究”项目。高速切削(含磨削)加工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关键技术,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对高速清洁制造技术的重大需求,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原则,联合了包括高校、科研机构、清洁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多家优势单位,开展清洁切削机理与前沿技术相关研究,使切削加工技术能够满足未来国家高端制造的发展要求,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重点专项中,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贾磊教授牵头获批“车用燃料电池氢气再循环泵研发”项目。该项目瞄准氢气再循环泵关键装备需求,基于数字仿真设计、多相流检测、智能制造与检测等技术,研发车用燃料电池喷射式氢气再循环泵,解决喷射泵稳压供氢、环境适应性提升、密封、防爆、减振及降噪等难题,满足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的大功率、高系统效率、长寿命、高集成度、高安全等发展需求,实现在车用燃料电池上的配套应用,推动我国氢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重点专项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秀珍教授牵头获批“高置信城市信-物融合系统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完成以智慧城市为服务目标的信-物融合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实现软硬件安全可信、计算正确可溯、控制精准可靠、能够自进化以适用新环境支持新应用,最终形成高置信城市信-物融合系统关键共性技术体系,从而提高城市关键领域的智慧化水平,推动我国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进一步促进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并引领国际城市高置信信-物融合系统技术发展。

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药学院臧恒昌教授牵头获批“中药先进制造与信息化关键技术融合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针对中药口服制剂大品种的质量特点和生产特点,以提高药物质量水平,保证人民用药安全为最终目标,对药物的功能味和口尝味进行剖析,建设基于性味的在线质量分析体系、新型在线控制方法体系,集成智能化装备、检测技术,实现生产各要素的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以质量标志物为核心的中药新型制造模式,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对我国中药制药业的数字化与连续化进程形成巨大推动作用。

在“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中,基础医学院胡慧丽教授牵头获批青年科学家项目“肝脏干/祖细胞标记物鉴定及3D肝脏微器官构建”。该项目针对成体肝脏干/祖细胞特异标记物研究缺乏、肝脏类器官形成效率低等关键问题,旨在鉴定新的肝脏干/祖细胞标记物,建立高效分离、长期扩增的完善的3D肝脏干/祖细胞扩增体系。项目的开展将为阐明肝脏干/祖细胞来源、类型和评价其体外扩增能力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临床肝脏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重要线索。

在“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中,物理学院逯鹤教授牵头获批青年科学家项目“基于铌酸锂薄膜的量子光学集成芯片和量子信息物理的实验研究”。该项目将研究基于铌酸锂薄膜的集成量子光学芯片设计与制备技术,研制出集高亮度、高品质纠缠源和快速调制光学器件一体的高效率、多功能、高集成度的集成量子光学芯片,并开展量子信息的实验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的发展,同时研发的关键光学器件也对经典光信号片上光互连和信号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实施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学术兴校”战略,大力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早、整、放、实”,探索构建 “一纵、一横、一面”三维新型科技管理体系;精细化设置“8+3+X”管理服务单元,强化一校三地、各学部科研一体化组织;牢固树立“规则、专业、谋划、格局”科研管理八字方针。科学技术研究院高度重视重大科研项目组织,紧密围绕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超前谋划,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交叉融合,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强力团队,进行重点支持,不断提高科研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做好全流程、全覆盖的申报指导及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学校重大项目团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为提升学术核心竞争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实现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做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管理登录
Copyrights ©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0531-88369586
传真:+86-0531-88369517
电子邮件:kjc@sdu.edu.cn